图片说明:信息学院副院长万永菁在宣讲会上解读“创新实践育人计划”
9月12日,信息学院面向大二、大三学生举办了2场“创新实践育人计划”宣讲会。会上,信息学院副院长万永菁详细介绍了“创新实践育人计划”的主旨意义、项目运行及管理方法。电子信息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杨富琴解读了实验室开放的相关政策。9月15日,信息学院面向参与指导创新计划的导师组召开专门会议,解读学院政策,提示指导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由于该计划仅面向大一至大三的本科生,所以要求全体指导教师必须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留在奉贤校区指导学生完成项目。
图片说明:宣讲会现场
“创新实践育人计划”每学期末组织教师申报项目,经学院“创新实践育人计划”工作委员会审核通过后予以正式立项。学院给予每个立项项目一定的经费资助。每个项目均以小班化面对面的指导形式,持续时间为8周或16周,内容涉及信息科技领域的各个学科,其过程涵盖焊接、编程、分析、设计等诸多创新实践环节,真正使学生能够“看到、学到、用到”,提升学术创新素养、锻炼工程实践能力。参与“创新实践育人计划”的学生,每完成一个8周的项目,经指导教师考核合格者可获得0.5个创新学分。学院每学期评选出10%的优秀学员,优秀学员在研究生面试以及各类评奖评优中将予以优先考虑。
据悉,首期信息学院的“创新实践育人计划”共开放了各类项目69个,所有项目均由多年从事创新实践环节指导工作的老师担任指导教师。截止目前,本学期“创新实践育人计划”已经吸引了近600名学生报名参加。此计划的实施将大幅度提升信息学院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活动的覆盖率。
为切实探索打造一个具有自主性、研究性、实践性的创新教育平台,实施“创新实践育人计划”,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早在半年前就开始进行广泛的调研工作,多次在学院党政联席会上讨论创新项目的开展方式与激励措施,并最终形成了“创新实践育人计划”的实施方案。此外,学院还自筹经费改造奉贤校区信息楼三楼、四楼中庭,将这里打造为学生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活动基地。